红外摄像机自面市起,便以其特有的魅力——可实现日夜监控,而被业内所关注,现如今红
外摄像机已占据摄像机市场的相当份额,但其自身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对问题进行分
析,与业内同行探讨。
国内自2001年第一台红外摄像机面市,便以其特有的魅力——可实现日夜监控,而被业内所
关注。时至今日,红外摄像机已经占据摄像机市场的相当份额,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文
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业内同行探讨。
红外摄像机发展状况
红外摄像机从2001年问世到2003年这一阶段,属于一个尝试阶段,当时的红外摄像机只能说
还是概念性的,很少有成熟的产品问世,那时候用户对红外摄像机的使用尚为普通枪机加红外灯
。而且很多摄像机生产厂家对红外摄像机尚处于一种观望状态,很少对其投入太大的精力。
自2003年以后,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红外摄像机也逐渐以规模化走向市场,由于其丰厚的
利润,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很多厂家开始致力于红外摄像机的研发和生产。
2003年到2006年这四年,是红外摄像机的快速成长期。在此期间,红外摄像机从标称可视距
离从10米、20米逐步提高到30米、50米、100米等,并且从最初单一的枪机加红外灯的夜视功能
逐步发展为防水、变倍、防爆、双镜头双滤光片切换、红外球机等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系列化
产品。
基本上到2006年初,红外摄像机的整体格局已基本形成,并且在这几年中,红外摄像机应用
中所暴露的起雾、进水、整机温度过高、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也都在逐步解决或改善之中。从
2006年以后,由于红外摄像机的普及以及技术的完善,其暴利阶段宣告结束,红外摄像机逐步走
向微利时代,并且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开始放慢,很多厂家从最初的以质量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数
量为中心。
2006年以后的这几年,属于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在这段时间,相当多的摄像机生产厂
家,无不在生产红外摄像机,并且基本上都将红外摄像机作为一个生产重点,这样一来,逐步形
成了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整个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此摄像机的价格也开始下滑。
目前多出现的问题
激烈的竞争并未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相反,一些原先已经解决的产品问题又经常出现。那
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红外摄像机目前一个萎缩不进的局面呢?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1、手工作坊的充斥,导致整个市场价格下滑与混乱,产品质量的整体下降。
由于红外摄像机的生产门槛较低,且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商家专门生产和出售摄像机配件,
这就为手工作坊的生长开辟了一方沃土,于是三两个人租一个小房间就开始了生产,而他们最终
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显然,质量成为了空谈。由于其低廉的价格,造成对一些正规厂家的
冲击,使得正规厂家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守住市场,一些正规厂家只能
压缩成本。同步地,迫于生产厂家的压力,各原材料供应商只能对材料质量逐渐缩水,这样,导
致产品整体质量下降,以前没有出现的或者已经解决了的质量问题开始抬头,整个市场处于一种
白热化的恶性的价格竞争之中。当然,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其实应该说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
安防行业在中国发展只有短短的20多年,红外摄像机的发展不足10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方
面,各厂家正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尚未有一两个龙头型的企业来占领行业的主导地位
,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很多客户缺乏对红外摄像机的正确认识,还有就是由于技术
门槛太低,使得很多小型作坊有机可乘,因此导致现在局面的产生。
2、产品体系单一化,产品同质化。
几乎从2006年以后,红外摄像机就很少有新型品种出现,各厂家的产品,仍然是2006年的产
品,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如果都不贴标签,单从外观上很难分辨出两家产品的差别。其实,在这
段时间,也有公司在对自己的产品线进行更新,但是一个新产品从研发到投入市场要经过很长的
时间,而由于红外摄像机市场的价格波动太大,造成一个新产品刚一面世就会遭受价格打击,且
在这几年时间里所开发的新产品大都是功能单一,没有特别的亮点,从而导致推广也比较困难.
3、行业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导致整个市场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安防行业在中国起步,至今为止,国内摄像机厂商仍然没有一个行业标
准来对其进行制约,很多厂家所执行的是企业标准,甚至一些小的厂家根本就没有标准。在这样
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衡量一个摄像机是否合格几乎成为空谈。另外检测标准也不够健全,目
前国内对摄像机质量检测的唯一权威机构是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而该中心检测摄像机所依据的标准是《GB/T15865-1995摄像机(PAL/SECAM/NTSC)测量方法》
,各项检测只是针对常规型摄像机的清晰度、抗电压能力、亮度、信噪比等参数进行检测,完全
未涉及红外摄像机及其红外灯功率、发射距离、夜视效果等各项相关指标的测试。其实并非该中
心不去测试,而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针对红外摄像机所制定的一个标准,正是基于此现状
,一些手工作坊才会肆无忌惮地生产,以此来扰乱市场。
解决方法
鉴于此类种种,笔者认为今后红外摄像机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化路线。 一个产品的品牌代表一个公司的文化,代表一个公司的信誉。比如目前的手机市场,虽然山
寨机销售得如火如荼,但是世界几大著名品牌如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仍然占据着主导地
位,这正是因为多年以来这些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形成。由于我国的安防行业起步较晚,
并且在最初都是国外品牌占据霸主地位,国内的摄像机发展只是很短的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
其品牌尚未在人们心中树立根深蒂固的印象。早期由于安防行业刚起步,市场空间狭小,一些厂
家基本都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利润,以最快的速
度将产品卖出去。因此,在当时,品牌建设对这些创业者来说只能无限期延迟。
而市场发展到今天,国产的摄像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这些早期的创业者在经
过十多年的风雨以后已经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和口碑,已经有相当的实力去进行品牌建设。而基于
目前混乱的市场,人们对摄像机选择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使得品牌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2、走高科技路线,提高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
前面所提到的,红外摄像机之所以有如此激烈的竞争,和行业门槛太低有直接关系,由于门
槛太低,任何大小的公司都有能力去生产红外摄像机。
其实目前红外摄像机仍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厂商去研发去思考。比如日夜成像的质量问题,
红外摄像机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白天色彩偏差太大,虽然现在有了双CCD摄像机,白天采用不感
应红外的彩色CCD,夜晚采用感光度好的黑白CCD,使得白天色彩还原度好,夜晚感光度也不错,
但是由于是两个镜头工作,这就造成两个镜头在摄取同一物体时视场角的变化,就比如人的左眼
和右眼,分别看同一物体永远不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于采用了双镜头,一方面增加了整机
的体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成本。还有滤光片切换红外摄像机,虽然白天和晚上的效果得到很大
的改善,但是由于其日夜不停切换,其机械性能仍需要厂商进行仔细的研究。还有最近几年出现
的红外高速球,实际上,从严格意义讲应该称之为红外中速球,这是因为一些高速球特有的功能
红外高速球仍然不能实现,这些也是需要思考的地方。
3、立足红外线,跳出红外线。
红外摄像机最大的优点就是日夜监控不停顿,其缺点就是有效照射距离达不到要求,目前国
内的红外摄像机标称距离基本上都在200米以内,实际使用中依据环境不同还会有较大的折扣,
一些稍远距离的监控很难实现,这就使得红外摄像机只能在短距离监控领域获得发展。
有资料介绍,激光的发射距离是比较远的,通过测试,CCD也可以感应激光。目前,已经有
很多厂家对此进行了尝试,且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激光摄像机也将会成为
监控领域的一员。
总之,面对红外摄像机的市场现状,每个厂家都应该保持一个理性的思维,不盲从,不冒进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在这个领域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